前几天我一篇关于“为何魔兽争霸老将当道”的探讨,引起了大家的热议,正如文中所说,30多岁的Infi、Moon们能继续统治魔坛,绝不只是因为“玩War3的年轻人少了”。
>>>深度解析:为何30多岁的Infi Moon们能继续统治魔兽 只是因为年轻人不玩了?
看来不少朋友对于“电竞选手职业寿命”的话题也颇感兴趣,今天我想顺势再往深处谈谈“电竞选手的年龄”,主流的电竞项目里,不同游戏对于年龄的敏感度也是天差地别。
网络上曾有个热门讨论:普通路人有可能打败60岁电子竞技退役职业选手吗?
咱们只要稍稍改一下提问,答案就会非常清晰,
1.普通路人有多少机会打败60岁围棋退役职业选手?
显然,机会不大。
2.普通路人有多少机会打败60岁羽毛球退役职业选手?
显然,机会至少比围棋项目多一些。
【越是注重策略运营的项目,选手的竞技寿命就越长】
围棋项目,策略与经验至上,对身体和大脑反应的要求相对不高,所以路人很难拿“年轻”的优势去赚老江湖的便宜。
甚至于,“年轻”反而可能会成为某种劣势。人家60岁老将征战过的场次,比小年轻吃过的饭还多,策略深度和经验完全碾压,随便玩个套路,普通年轻路人可能见都没见过,又怎能知道如何应对呢?
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的《星际争霸》、《魔兽争霸》项目还有那么多老将能做到“统治级”的核心因素,绝不只是因为“年轻人都去玩MOBA吃鸡了”。
正如前几天我发的那篇热门原创所阐述的观点,RTS游戏“老将当道”,并不只是因为年轻人少,老将们在RTS战术与运营上的巨大优势才是核心原因。
当30岁的Infi、TH000使出一些你这辈子就没见过的运营节奏,你大脑都一片空白了,等到全地图都是他的矿了,闭着眼A地板都能结束比赛了,你18岁的精力和反应还能有何用呢?
举个实例吧,去年韩国《魔兽争霸III》WSB联赛,时年33岁的Moon对阵韩国小鲜肉人族选手Chaemiko。前6场比赛,Moon首发6个不同的英雄,KOG、WD、DH、兽王、黑暗游侠、熊猫,看上去好像也不算太新奇的英雄选择,但Moon对于局势的阅读和临场小策略调整变化非常多,Chaemiko缺少经验,一下子难以适应,渐渐被打得越来越找不着北,连输6局。
到了第7局,Moon的首发英雄又换了,祭出了火焰领主。大家觉得这把总该是Chaemiko赢了,毕竟Moon年纪大,连打6局体力顶不住。
果然,开局Chaemiko大赚,首发MK,早早就来抓Moon火魔练雇佣兵,不仅锤杀火魔,还抢掉了MK的神宝“大蓝瓶”。
Chaemiko趁势追杀AC并敲掉Moon的BR,民兵双线练小点,MK到3,又冲到Moon的家里连续强杀多个AC。
手握大蓝瓶的3级MK就此直接在Moon的家里“住下”,见谁锤谁,不可阻挡。Moon的英雄和部队各种被杀,出兵建筑也被拆。
天亮,Chaemiko二发大法师,再加上健康状态的3级MK,以及男女巫、大量步兵民兵,浩浩荡荡冲向Moon的家里。
此时的Moon,不过2级火魔,1级娜迦,1个小绿皮,1个黄皮,1个雇佣兵白胖子,以及少量白天干枯的月亮井,如是而已。
这样的局势,你敢信最后还是Moon赢了?
早在Chaemiko开始造塔之前,经验丰富的Moon就提前在家里种下一颗BP,一番拉扯,Chaemiko眼看着处理不了BP,箭塔造不进去,打着打着自己部队没了状态,也只能撤退打后期。
打到这里,理论上还是Chaemiko优势,毕竟火魔娜迦这种英雄到了后期都是“搞笑”,只要不给暗夜开矿,人族MK正常练级,等级高了还是能带领火枪+男女巫+破法的万金油部队轻松碾压暗夜。
可是,Chaemiko的对手不是“正常”的暗夜,偏偏打的又是Moon的“本命地图”TM。
于是,后来的剧情,咱们都能猜到了,
Moon各种换家,地图上到处甩矿,
在“拼运营”这件事上,年轻的Chaemiko完全不是老江湖Moon的对手,很快就被Moon的“无限乱矿跑家”搅的迷失了方向,
渐渐的,TM地图的右半边几乎全是Moon的分矿,Moon富得流油,Chaemiko的家里却是农民惨叫声不断,经济越来越差。
虽然Chaemiko的正面部队依然可以碾压Moon,或许年轻人体力好,此时正面操作的状态也能胜过老将,但在这长达17分钟的跑家乱矿里,33岁的Moon愣是几乎没给Chaemiko一次正面打团的机会(除了后期优势巨大之后),年轻人体力好反应快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。
最后,看着Moon越来越多的分矿,纵然自己依然手握绝对的正面部队优势,但被断了经济的Chaemiko,还是只能含恨打出GG……
7场比赛,7个首发英雄,第7盘一度陷入巨大劣势,33岁的Moon还是把小年轻打了个7:0。
小年轻反应猛、手速快、体力好,可人家老江湖连打正面的机会都不给,就靠套路和经验把控局势,20岁的Moon能在TM用“乱矿流”玩死一线人族职业选手,33岁的Moon还是能在TM用“乱矿流”玩死一线人族职业选手。
等老江湖运营到满世界都是分矿,随便一点就是7只奇美拉甩脸上,闭着眼平A过去都能赢了,单矿的年轻人操作再好又有什么用呢?
这就是RTS游戏对于经验和策略素养的注重,老将们经验出众,战术储备如同“康熙字典”一般,即便是职业级别的年轻选手都很难不陷入到老将的“千层套路”里,老将们自然也没必要退役……
【越是注重个体对抗与瞬间反应的项目,选手的竞技寿命就越短】
但是反过来,与羽毛球、网球项目老将在体力和反应上的瓶颈类似,如果是更注重个体对抗与瞬间反应的电竞项目,比如MOBA游戏,格斗游戏,老将们的经验就未必能弥补反应上的巨大劣势了,
就拿职业选手更迭最频繁的《王者荣耀》来说吧,
任何项目说到底都是人与人的对抗,想成为“万里挑一”的《王者荣耀》顶尖选手,难度一点也不比别的项目低,王者段位不过是这个游戏“竞技入门”的中低分段,巅峰赛2300以上的顶分段非常强调宏观运营、极限操作与失误率控制。QGHappy、Hero久竞在KPL建立过的王朝,也都是实实在在的“运营致胜”。只是,区别于RTS可以“润物细无声”,MOBA几乎所有的运营都离不开小规模战斗的正面操作获胜,从前期的正面对线和正面小规模团站积累优势,逐步放大到全局。
因此,就算老将再有经验,再能运营,如果反应和操作跟不上,也还是会被对面小年轻从头到尾各种单杀各种秀,在这个游戏的职业分段,一旦操作不行,运营思路就很难转化为实质性的场面优势,曾经《王者荣耀》公认的“第一射手”QG.Hurt,QG王朝无敌运营体系的核心C位,经验非常丰富,但到了24岁的年纪,也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困于反应下滑,被迫走下神坛。
而且,MOBA游戏的运营终究有一个“天花板”,即英雄“六神装”的经济溢出上限,
就算老将们中前期能取得优势,如果年轻人们奋力操作,坚决守住高地,慢慢磨到大家都六神装了,老将们还是得被迫回到“拼操作”这件事上,然后拼不过了……
它不像RTS,运营空间与上限明显高很多,操作的决定性比重反而有限。哪怕24岁的120能用无解的操作防下Moon 3个奇美拉栖木的养猪一波,没关系,地图的运营上限还没到,Moon完全可以把双方打团的部队差距再拉大一些,再开1个分矿,扩充到5个奇美拉栖木,黑压压一排3攻3防的山岭奇美拉冲过来,单矿没钱的120就算是Alpha Go附体,也终有防不住的时候……
去年的WCG就是最好的例子,面对24岁的“操作之王”eer0,34岁的Moon扬长避短,运营致胜。他连着两盘巧妙跑家,牵扯消耗,始终不给eer0正儿八经打正面拼操作的机会。等到Moon终于愿意和eer0打团了,双方的部队配置差距已经大如鸿沟,eer0操作再强也是浮云……
这就是为什么看似上手越方便的电竞项目,选手退役年龄反而更早,王朝更迭也反而越频繁的核心原因,其他诸如直播吸引、选手心气都只能是次要因素。《英雄联盟》的选手寿命短于DotA,《王者荣耀》的选手寿命比《英雄联盟》更短,显然,策略成分越少,操作反应的比拼权重就会越高,选手黄金年龄的范围自然也就缩短。
反过来看RTS,我们则完全可以想象,以现在Infi、Moon、TH000们对年轻选手“碾压级”的实力优势来看,即便等他们超过了35岁,反应体力下滑更大了,也还是可以通过战术与运营和年轻人扳手腕。
(PS:我说的是操作反应在《王者荣耀》职业比赛中的比拼权重更高,而非《王者荣耀》职业选手的操作反应就一定高于《英雄联盟》选手)
【老选手的职业竞技寿命,须建立在“持续练习”的前提下】
这里还要考虑个特殊情况,如果老选手中途曾淡出过一段时间,突然重新上手,对当前的版本环境、对高强度的竞技节奏都已经陌生,那即便是在更为注重策略运营的《星际争霸》、《魔兽争霸》,普通路人也同样比较有机会“赢了吹一年”。
比如。。。中国电竞第一人,一代魔兽天王Sky李晓峰(盖哥勿怪),近几个月重新征战《魔兽争霸》天梯,对着路人敲出“GG,I’m TeD”早已是日常,
其实,单论操作,如今35岁盖哥的微操虽不及自己的巅峰期,但毕竟底子在那,还是比大部分的路人要更快、更细。
可是这几年的《魔兽争霸》版本变化巨大,盖哥突然回归,不熟悉新的打法和套路,反被一些持续在玩的路人“耍套路”,被迫化身TeD,其实也很正常。换了别的已退役选手重新来打,适应情况大概率还不如现在的盖哥。
因此,想要延续职业级的竞技状态,电竞老将们也得做到持续保持对版本环境和各种新打法的了解。
如今,30多岁的Infi、Moon们依然能代表RTS领域的实力巅峰,再过5年,甚至10年,他们是否也会像如今已退役的一些MOBA传奇一样,逐步“走下神坛”?
若干年后,希望我们可以相约回到这个话题,一起见证时间给予我们的答案……